“養老”、“養老金”這兩個關鍵詞,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兩天,有消息稱東北等部分省份出現了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為此有專家提出,建議把南方的養老金結余拿去支援東北,來解燃眉之急,養老錢在很多人心里被當做是“救命錢”,自然不愿意拿去支援別人,但養老金真不夠用了么?退休后能夠按時足量領取養老金嗎?別著急因“熱搜”擔憂,來看這份人社部的權威發聲。
養老金不夠用?放心吧,結余近5萬億元!
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占總人口17.3%。
老年人口規模這么大,養老金夠用么?
人社部負責人近日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蓋章了:
2018年,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
基金結余規模可觀,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
我的養老金真要拿去支援別人?別擔心,國家正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長期以來,我國的養老保險以市、縣級統籌為主,但隨著就業多樣化、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省際之間養老保險基金負擔就出現了不平衡的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在全國范圍進行調劑。那真的就如人們所想的“我的養老金就要拿去支援別人了么?”
別擔心!先來了解一下2018年7月1日起實施的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就是在不增加社會整體負擔和不提高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的基礎上,合理均衡地區間基金負擔,實現基金安全可持續,實現財政負擔可控,確保各地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但中央調劑了會不會增加企業和個人的負擔,影響退休人員的待遇?看我們在人社部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中為您劃的重點:
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不會增加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不會影響退休人員的待遇。
一:不提高企業和職工個人繳費比例。建立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主要是在省際之間調劑基金余缺,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支總量沒有發生變化,企業和職工個人不需要額外多繳費,不會增加社會整體負擔。
二:不改變現行的養老保險待遇計發和調整辦法,不會影響離退休人員個人待遇。有的省份,上解的資金額大于得到的撥付資金額,這些省份普遍養老負擔相對較輕,基金支撐能力較強,調劑后不會因此影響當期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有的省份,得到的撥付資金額大于上解的資金額,通過調劑能夠適當緩解基金支付壓力,能夠更好地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整體好養老保險基金才能整體平穩,抗得了風險,兜得住底線。
最新情況:在1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表示,正穩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加快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
養老金放那里不劃算,貶值?錯啦,6050億元養老金已到賬投資運營!
在人社部2018年第四季度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營,去年以來取得比較大的進展,截至2018年底,累計已有17個省區市委托投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8580億元,已經到賬的資金達到6050億元。
同時,人社部還會同財政部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委托投資工作。在這17個省區市里面,有9個啟動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委托投資,合同金額是773億元。
為了讓養老金保值增值,國家相關部門還制定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明確了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享受免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先征后返等優惠政策,部分國有資本也充實進社保基金,增強社保基金支撐能力。
養老金公平、可持續的保障著人們老有所依,也讓人們領取待遇更加方便。目前,人社系統全面取消了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精簡優化社會保險登記手續,異地業務“不用跑”、無謂證明材料“不用交”、重復表格信息“不用填”。
不要為頻登熱搜的“養老金”過多憂心,但要記住一個電話號碼:12333(各地加撥當地區號)。任何關于就業、失業、養老、工傷等問題,撥打此號碼,你將會得到全面、具體的保真回答。(央視記者 梁麗娟 郭茜 宋菀)
責編:劉素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