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行未來 政發聲”:打造行政行業發展新起點

            2019-01-24 16:36:34     來源:消費日報網

            圖說:“行未來·政發聲”活動現場,企業行政高管聯盟成立。

            “行政工作不應該是默默無聞的,行政的聲音應該讓公司所有同事聽到,知道我們在做什么,并積極地參與到行政組織的各項活動中來。”15年資深行政、閱文集團行政總監陳慧琳如是說。

            2019年1月17日,由58企服主辦,碧水源·必興科技、CBRE聯合主辦的的“行未來·政發聲”企業行政人年會暨新經濟行政評選盛典在北京落幕。現場八百余位企業行政人,是企業行政人群體的一個縮影。而閱文集團行政總監陳慧琳的話也恰恰說出了企業行政這一群體的心聲。

            曾幾何時,行政是公司內的“隱匿”人群。相安無事的時候,沒有誰會想起行政。當問題出現時,行政又不可避免地成為被追責的對象。“大部分的時候,行政工作是很默默無聞的,行政的后勤保障是默默發力的,沒有很多成果數據證明我們的工作績效 。因為辦公室一切正常,不發生問題,說明行政的工作是到位的,往往這個時候同事們是想不到行政的。只有當空調壞了、會議室沒有白板筆了等問題發生時,大家才會想到行政,而這時,往往是給行政扣分的時候。”這是陳慧琳演講中的一段話,恰恰是企業行政的日常。

            這樣的日常也決定了行政在輿論和許多人心中的地位——可有可無。

            改革開放40年來,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國企、民企、外企,遍地開花。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是,企業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日漸凸顯。特別是近年來,各種智能化設備走進辦公室,企業愈發注重人文關懷,高科技化和人性化的需求日漸增加,行政所肩負的責任更加重要。我們沒法接受一個沒有行政的辦公室,也無法在沒有行政的環境中工作。然而,與責任不斷加重相悖的是,行政的價值仍未得到完全的認可。

            調查顯示,截至目前,針對企業行政群體的專業機構、組織、社團均幾乎為零。針對行政人的媒體也不過“小荷才露尖尖角”。很明顯,企業行政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一大職業群體,存在感和認知度仍需提升。

            萬事開頭難。只有真正揭開序幕,才有機會開啟一場大戲。“行未來·政發聲”恰恰揭開了企業行政登臺的序幕。超過八百位企業行政來到現場,9位資深行政從業人員就行政行業的過去、現在、未來發表演講,剖析了行政行業的現狀,也探討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5大獎項頒發給40家行政服務成效卓著的企業和10位為行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行政人,這從根本上認可了行政工作,也有助于提升行政價值的認知度;4位獲獎企業代表與1位獲獎人物分享工作歷程和成功經驗,不僅具有學習價值,也為許多企業的未來行政服務引領了方向。

            行政是一份具有挑戰性的事業——這是活動給予“行政”的定義。恰如演講嘉賓阿里巴巴集團行政事業部高級專家周洋所說的那樣:“行政整體的發展和整體的進步離不開挑戰,每天我們不停被客戶挑戰,不停被老板挑戰,都是在激勵我們發展,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挑戰背后,是一個行政人的篤定:“通過我14年的履歷,越來越篤定行政是一個值得托付一生,值得努力一生的事業。”

            前海航行政總監張雁曾經在采訪中說,沒有一份工作會埋沒人才,阻礙人成功的從來不是行政這份工作。這是她對迷茫中的行政新人說的,也值得說給所有人聽。沒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努力的人才會抱怨崗位。同樣,沒有不重要的職業,只是行政人在幕后的時間太久,他們的聲音漸漸被隱匿。

            當序幕拉起的時候,為企業帶來正常運營發展基礎的行政人,終于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舞臺。當企業行政高管聯盟成立時,也意味著企業行政這一行業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這里,行政人發出自己的聲音;從現在,讓我們給予行政人更多一點掌聲。(閱文集團供圖)


            責編:張陽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