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克拉瑪依:戈壁中崛起宜居之城

            2019-01-23 17:36:05     來源:人民日報

            克拉瑪依,維吾爾語“黑油”的意思。因油而生的克拉瑪依市,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克拉瑪依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齊頭并進、互為促進的綠色發展之路,昔日風沙肆虐、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戈壁荒漠,逐漸蛻變為天藍水清地綠的宜居之城。

            碧水穿城,徹底告別缺水困境

            克拉瑪依地處新疆西北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四周是茫茫戈壁。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宣告發現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1958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建立克拉瑪依市。

            徜徉在克拉瑪依街頭,穿城而過的克拉瑪依河從九龍潭蜿蜒而下,沿河兩岸的綠色長廊分布著各類果樹和特有樹種,如詩如畫的世紀公園,綠草如茵、噴泉起舞的人民廣場……若不是聽老人們講述,難以相信這里曾是寸草不生、風沙漫天的不毛之地。

            83歲的湯從軍生于江蘇揚州,從部隊轉業到克拉瑪依郵電局工作后,開始好幾年他都無法適應這里極端干旱、缺水的環境。“生活用水要到幾十里地外去拉,一牙缸的水用來刷牙洗臉,用完了也舍不得倒掉,存放起來晚上洗腳。”

            克拉瑪依人渴望水。為了找水、引水,克拉瑪依人奮斗了40年。原新疆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副經理曹兆才告訴記者,1996年,時任新疆石油管理局黨委書記、克拉瑪依市委書記謝志強向上級部門主動請纓,決定實施引水工程。當時,克拉瑪依舉全市之力,通過大會戰的方式進行建設,“數百里的渠線上,炮聲隆隆,機器轟鳴,戰旗飄揚,熱火朝天。”

            2000年8月8日,人工挖掘的克拉瑪依河穿城而過,油城徹底告別缺水的困境,也為克拉瑪依生態環境的根本改善創造了條件。2006年6月29日,克拉瑪依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議案,把每年8月8日定為“克拉瑪依水節”,足顯克拉瑪依人對于水的渴望和深情。

            造林“圍”城,綠化率持續增長

            來之不易的不僅是水,還有如今克拉瑪依隨處可見的樹。

            克拉瑪依人愛種樹。年近90的原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二廠黨委書記王延明被稱為克拉瑪依種樹“第一人”。1976年,王延明調到采油二廠所在的白堿灘區。很快,他發現這個廠子留不住人,職工每年都有三四百人往外調。“誰愿意在這兒啊,光禿禿的,連棵樹都沒有,風沙大得很。”

            王延明下決心改善廠區的環境。1986年,他未到退休年齡,毅然提前“交棒”,一門心思在廠區周邊種樹。用了將近10年時間,王延明愣是將一片白茫茫的堿地打造成一方“綠色圍城”,在二廠周圍建成動物園、植物園、噴泉公園,廠區環境大為改觀。“一到周末,鉆井處和電廠的人都往這兒跑,像趕集一樣,熱鬧得很!”他以實際行動告訴人們,戈壁灘上也能建花園。

            在王延明帶動下,種樹在克拉瑪依成為一種風尚。2000年,采油二廠維吾爾族職工吐爾地·哈斯木退休后也加入進來。他用摩托車載肥料,親自給每個小樹根做保護罩,來不及回家就搭個棚子住在戈壁……就這樣,吐爾地堅持了18年,硬是在路邊荒灘上種出一大片樹林。

            1999年,白堿灘區啟動生態工程,從百畝起步,城區外環形成長約10公里、面積達萬畝的生態綠化林。如今的白堿灘城區被林帶環繞,堪稱“森林圍城”。

            在克拉瑪依市區北部,有一條東西綿延27公里、寬約700米的防風林帶。而在市區南部,是一望無際、被當地群眾稱作“林海公園”的碳匯林基地。這是新疆油田公司員工在戈壁荒漠上建成的造林減排作業區,如今已成為克拉瑪依市的生態屏障。

            “種下去的是樹苗,長起來的是精神。”40年來,克拉瑪依市的綠化覆蓋率以每年約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增長。1979年,克拉瑪依市綠化率只有1%,2017年綠化率達43%。

            魅力新城,城市轉型綠色發展

            “這是從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運來的印度洋深海野生海鮮。”走進克拉瑪依市深海優鮮體驗店,新疆宇飛國際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文波向記者介紹,這是公司依托“一帶一路”在巴基斯坦投資開展的一項新業務。

            “一筆看似普通的進口貿易,對克拉瑪依有著重要的意義。”克拉瑪依市商務招商局干部沈義峰說,印度洋深海野生海鮮進入克拉瑪依,標志著克拉瑪依打通了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空中通道。

            “當前,克拉瑪依正處于城市轉型、綠色發展的關鍵時期。”克拉瑪依市委書記趙文泉告訴記者,克拉瑪依市大力發展旅游業,旅游業收入年均增速達20%以上,成為克拉瑪依新的經濟增長點。2017年,克拉瑪依全市接待游客52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8%;旅游業總收入44.5億元,比上年增長26.4%。

            除了旅游業,克拉瑪依還積極發展金融、信息、文創等高端服務業,不斷探索轉型之路。2011年,克拉瑪依提出信息化戰略,依托“一帶一路”發展信息化、云計算產業。

            “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是全疆首個云計算產業園區。”云計算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葉團元介紹,目前,園區已先后有華為云服務數據中心、中石油數據中心(克拉瑪依)等大型數據中心建成并相繼投用。數據中心規模和能力位居西北前列,并具備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提供云服務的能力。

            迅猛發展的新興產業為克拉瑪依聚集了人氣。據統計,克拉瑪依常住人口已從2000年的14.2萬人,增加到2017年底的44萬人。(記者  楊明方  阿爾達克)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3日 14 版)

            責編:耿佩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