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沈陽站春運期間推“購票送紅包”等十項利民措施

            2019-01-22 11:39:10     來源:央廣網

            返鄉旅客車前留影

              央廣網北京1月22日消息(記者宋雪)2019年春運自1月21日開始至3月1日結束,為期40天,其中節前15天,節后25天。記者從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公司獲悉,沈陽站預計發送旅客310萬人,日均發送旅客7.6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4.3%。沈陽南站預計發送旅客12萬人,日均發送旅客0.3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84.6%。

            車站內氛圍溫馨

              今年春運節前客流高峰來得早,節前客流主要集中在2月2日至3日為客流高峰期。出行方向集中在北京、哈爾濱、大連、承德、通遼等方向,預計發送旅客119萬人。節后主要是返程及觀雪賞冰燈等客流有所增加,預計發送旅客198萬人。

            車站節日氛圍濃厚

              為滿足旅客出行需求,今年春運期間,沈陽站及沈陽南站增加臨時旅客列車18對(其中高鐵動車4對、普快14對),延長區段列車3對。沈陽站目前到開列車417列,其中,普快列車始發32列,終到32列,中轉103列,總計167列;高鐵列車始發49列、終到49列、中轉80列,總計178列,春運期間計劃加開臨客36列。沈陽南站目前到開列車109列,其中高鐵列車始發18列、終到18列、中轉65列,總計101列,春運期間計劃加開臨客8列。

            愛心服務臺

              從數據分析,節前哈爾濱、佳木斯方向運能依舊緊張,節后北京、深圳方向運能緊張。為此,今年春運沈陽站、沈陽南站積極申請加開加掛普快列車和重聯高鐵列車,增加坐席2萬余個,極大緩解運能,滿足旅客出行需要。

              如需進一步了解出行服務咨訊,請旅客登錄鐵路12306網站及官方微博、微信查詢,或關注車站公告,以便合理安排行程。

            沈陽站內旅客檢票進站

              同時,沈陽站、沈陽南站推出便民利民10項措施,讓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

              1.在銀行卡購票的基礎上,在沈陽(南)站還可使用支付寶付款、微信方式購票。售票處開展了“送紅包”活動,凡在互聯網、12306網站購票旅客均有紅包相送。

              2.互聯網、電話取票的旅客可在東廣場、西進站大廳、地鐵口通道處、候車室中部等地設置的26部自助取票機取票,可減少取票時間。

              3.為方便旅客快速進站,在東西進站廳實名制驗票處新增人臉識別機(沈陽站4臺、沈陽南站3臺)。持有二代身份證的旅客只需不足3秒鐘就可進站。

              4.在候車室進站安檢處,服務人員準備了“貴重物品箱”,旅客可把貴重物品放入箱內再過安檢機,避免貴重物品過安檢機丟失或損壞。

              6.在地鐵與火車站中轉換乘廳,旅客可以在地鐵與通往進站的通道直接進入候車室上車。對站臺有換乘中轉旅客,車站服務人員開通綠色通道,實現了零換乘。

              7.在候車室“美麗服務臺”開設沈陽站微信公共號,旅客只要用手機掃描候車室顯著位置的微信二維碼,便能獲取沈陽站的列車開行資訊、列車余票信息、安全出行知識等內容。

              8.候車室新建軍人專用服務區、母嬰服務區、咨詢服務臺等,對特殊重點旅客發放溫馨便民服務卡(24小時預約電話6209122),實現重點旅客購票、乘車無縫對接的“一條龍”鏈條式服務。

              9.打造“平安、有序、溫馨”春運,讓旅客體驗更美好。沈陽站在候車室懸掛大紅燈籠、許愿樹、迎春花籃等。在春節大年三十為回家旅客送餃子。播放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實況,讓回家的旅客感到溫馨愉悅。

              10.車站開展“講文明、有禮貌、展形象”活動,在售票處設“老弱病殘孕”和軍人售票窗口,組織50余名青年自愿者服務隊,在候車室、售票處等服務解答旅客問詢。全力實現“溫馨春運、有序春運、平安春運、讓旅客體驗更美好”目標。

            編輯: 胡瑩瑩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