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坐專車就是舒服。”“再見了,過完年我們還會回來的。”1月19日,在中建一局河北省淶源縣貧困村食用菌(黑木耳)產業扶貧項目部,6輛大巴貼著福字和喜慶的祝福語一字排開,靜靜地等候農民工兄弟上車返鄉。上車后大巴啟動的一瞬間,農民工們紛紛揮手深情告別。
當天,淶源縣室外氣溫為-7℃,最低-14℃。雖然寒風凜冽,但現場氣氛暖意融融。中建一局集團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溫暖回家路”活動啟動儀式在此舉行,愛心大巴送工友返鄉過大年啟動儀式在此舉行,項目200余名農民工參加。
農民工一個個臉上寫滿幸福
“有大巴專車送我們回家,不僅省了路費,還省去了折騰。”41歲的農民工郭盛興開心地說。
郭盛興是項目的一名電工,來自福建福州,到項目半年多。他家有4口人,孩子12歲正上初中。“項目發了我們一個大禮包,還買了土特產和小禮物帶回家。”提著大禮包,郭盛興笑得合不攏嘴。
“我給孩子買了幾本學習資料和筆帶回去,孩子今年念初三,學習成績很好,考試穩定排班里前十名。”48歲的農民工王軍化來自河南安陽,是項目的一名管道工。除了平時的工作,每個周末他總要和孩子視頻,孩子會告訴他的成績等。
“過完正月十五,我還會再來的。”王軍化告訴記者,他的新年愿望是家庭和睦,孩子成績好,全家平平安安。
“這次能坐大巴直接回家,真的省事了。”劉京銘今年24歲,來自河南信陽,主要工作是鋼結構安裝。他2018年年初結婚,媳婦在北京當會計,他每兩周就坐車赴北京看媳婦。
作為家里的老大,劉京銘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分別讀高二、初二,弟弟上六年級。“我給弟弟妹妹每人買一套新衣服,還買好吃的。我的新年愿望是,攢錢買房,有五六十萬元就可以了。”劉京銘說。
當天,農民工們一個個臉寫滿了幸福。除了大巴專車,中建一局安裝公司還給返鄉的農民工們準備了一個大禮包,里面有黑木耳、食用菌、福字、旺旺雪餅等。
企業高速發展不忘農民工
“公司讓所有員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充分享受企業發展帶來的利益,讓農民工也有歸屬感。”中建一局安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沙海說,這幾年公司發展勢頭迅猛,但企業發展后并沒有忘記回饋職工和農民工。目前,公司每年使用的農民工數量在1.5萬到2萬人之間,公司在各項目工地上成立了工會聯合會,農民工均可以申請加入。
沙海告訴記者,2018年,公司合同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創歷史新高,并獲得國家級質量獎7項。很多項成績比歷年都有大幅度提升,說明近兩年抓履約品質和專業技術提升有了效果。
沙海說,淶源縣是國家貧困縣,是北京豐臺的對口支援地,2016年開始公司建設了扶貧搬遷工程,已經助力上萬人搬遷脫貧。此次貧困村食用菌(黑木耳)產業扶貧項目是該搬遷工程的配套工程,包括菌包核心工廠區、黑木耳種植示范基地等,需要建設標準黑木耳吊袋大棚300棟、晾曬棚150棟等一系列工程。
“工期很緊張,淶源縣希望2019年四五月就能投入使用,屆時將解決上千人就業,帶動上萬人脫貧,所以農民工們加班加點建設。”春節臨近,企業租大巴主要是讓他們能夠好好工作,回家沒有后顧之憂。項目現場有200余名農民工,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幫助一部分農民工買到火車票,一部門農民工沒有買到火車票,公司便決定租6輛大巴,開辟6條線路送農民工返鄉,分別送到天津、邯鄲、安陽、信陽等地。
據介紹,儀式啟動后,農民工將根據工期安排,陸續坐大巴返回家鄉。(通訊員 王天琦)
責編:張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