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由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和深圳市康寧醫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精神影像研究高峰論壇在深圳康寧醫院會議廳舉行,本次論壇聚焦"精神疾病影像學發展及臨床應用"。來自國內外多位精神疾病專家以及神經影像學專家匯聚一堂探討和分享神經精神影像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精神影像研究新進展
華西醫院副院長龔啟勇在他的報告中提出,他們的研究聚焦點主要集中在對重型精神疾病作系統且深入的磁共振研究。
在積累了長期的臨床和研究后龔教授認為,診斷精神疾病不能僅憑感覺,因為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隱瞞病情、描述癥狀不準確的情況,采用臨床量表評估患者病情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此,醫生在臨床上就比較缺乏客觀的指標用于精神疾病的早期診斷、風險評估及治療方案的選擇。
雖然許多影像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腦疾病檢查中,但是傳統的磁共振成像技術無法發現精神疾病患者的腦功能改變,不能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腦異常進行定量分析。
不過,多模磁共振技術能夠提供大腦精細結構、功能狀態等多模態信息,外加智能神經影像定量等技術,就可為精神疾病的診斷、評估和預后判斷提供客觀的影像學依據。龔教授表示,在未來他們會嘗試整合不同的成像方法來輔助精神疾病的診斷,希望有一天可以利用這些新技術讓精神疾病的診斷更加客觀、明確。
學科交叉產品AccuBrain助力神經系統病研究
在醫學界,如何科學準確的作出臨床診斷成為困擾許多臨床醫生的難題,特別是在神經和精神疾病的鑒別診斷。由于神經疾病分類以及臨床分型非常復雜,目前在臨床上對神經和精神疾病的診斷高度依賴與病人的主觀表現以及醫生的臨床經驗,臨床診斷一致性和準確性欠缺,同時缺乏基于循證醫學分析結果和生物標記物來幫助醫生對于患者病情的判斷。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石林教授介紹了她們團隊在精神疾病以及腦科學方面研究,其團隊在腦影像分割,功能磁共振分析,DTI纖維追蹤,體素分析,腦區定量等多個神經影像的領域均有創新研究成果,并且與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團隊合作在神經影像三維幾何結構計算等領域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石教授表示多學科交叉在未來醫學影像研究方面至關重要,工程師與臨床醫生的更加密切合作將會帶動整個學科的快速發展。
此外,石林教授還介紹了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一同合作創立了全球最大的華人腦模版數據庫,由于東亞人與高加索人的腦影像結構比例并非相同,精確的華人腦模版數據庫對于科研以及臨床應用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最后石林博士介紹了由博腦公司開發的AccuBrain - 智能腦影像計算平臺,AccuBrain平臺基于華人腦影像數據開發,快速精確的將影像數據信息提取計算,針對神經精神疾病的臨床需求出具不同的分析報告。針對AccuBrain系統準確性的研究結果目前已經發表了多篇高分SCI論文,并且與國內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等多家醫院合作。AccuBrain智能腦影像計算平臺對于預防篩查、臨床診斷以及學術科研的重要性得到了業內專家的一致肯定。(本文圖片由博腦公司提供)
香港中文大學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助理教授
責編:紀愛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