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作“知識付費元年”,喜馬拉雅、得到、知乎、在行、蜻蜓fm、樊登讀書會、有書等眾多平臺紛紛加入,帶起了一股知識付費風潮。喜馬拉雅和得到可以說是目前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兩款知識付費產品。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49億元,在人才、市場、定價等因素綜合作用下,2020年將達到235億元。其中,長尾市場占據40%營收份額。“小而美”模式將成為新小玩家入局突破口。
2017年11月,一款名為“好好學習”的知識服務類軟件上線。主打會員免費聽,隨時隨地得到新知識,強調用戶進行自我提升。
好好學習的內容涵蓋情商、口才、效率、職場、人脈、文化、親子、情感、理財、育兒等多個領域,同時擁有超過500門精品課程和1000本解讀書和有聲書。
好好學習的內容主要分為大咖好課、好書解讀、免費專欄、書單專題四個部分。
大咖好課由多位行業大咖坐鎮,為用戶精心打造知識專欄課程,課程專欄時長各有不同,從10節到100節都有。梁宏達、劉墉、蒙曼、于丹、紀連海、張德芬多位行業名人均在這款產品中有課程上線。比如梁宏達的《老梁趣談科舉為啥被誤解千年》,知名作家劉墉講《劉墉:你不可不知的處世情商》,《蒙曼:4課讀懂史記精華》,其中比較受歡迎的是《河森堡:八卦人類簡史50講》這門課程,截止到現在已經有4萬人收看了該課程。
圖片來源:“好好學習”APP
好書解讀版塊跟得到的每天聽本書相同,都是通過專業評書人把書中的主要知識點和架構進行整合剖析,并轉化成20-30分鐘左右的音頻內容,重新輸出給用戶。
免費專欄則包含了新鮮資訊和成長福利社兩個板塊,其中新鮮資訊是早間互聯網科技資訊節目,免費為用戶分享國內外互聯網、商業圈新鮮、迅速、有質量的新聞熱點、創業資訊、科技新聞,其內容主要來源于36氪;而成長福利社則是每天更新一段5分鐘的音頻,為用戶提供職場、情感、健康等各領域的干貨內容。
書單專題這部分則是2018年11月之后才上線的功能,跟知乎大學的書單類似,把部分同一領域的書籍整合到一起推薦給用戶。
在視覺呈現上,好好學習的頁面非常干凈,沒有多余的信息,搜索課程和查找分類非常方便。但目前其有聲書是跟專欄課程混排在一起,沒有單獨進行分類,也沒有放入“讀書”的底tab欄內。不知后期是否會做出調整。
圖片來源:“好好學習”APP
目前知識付費產品面臨的問題首先是知識比較碎片化、不夠系統,其次是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同時課程后期打開率出現連續性下降。如果好好學習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未嘗不能在知識付費市場分一杯羹。
責編:紀愛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