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人民日報刊文:電商法是消費者的重大“利好”

            2019-01-16 07:50:52     來源:人民日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1月1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中國電商行業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為規范行業發展邁出重要一步。然而,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對于電商法實施的意義,42.2%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少數消費者甚至認為電商法會影響個人海外代購、微商的發展,加重消費者負擔。這種看法無疑是失之偏頗的。

            電商法規定,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都屬于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履行納稅義務。這意味著原本處于灰色地帶的個人海外代購、微商將納入法律法規的監管。短期來看,微商和個人海外代購稅務成本、管理成本的上升可能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甚至一些代購、微商會退出市場。但是,我們要明白,從缺少規則、野蠻生長向透明化、規范化過渡,往往會有陣痛期。只有度過這個調整時期,整個電商行業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發展軌道。

            一段時間以來,微商、個人海外代購不時爆出假貨橫行、虛假宣傳、卷錢跑路、推卸售后責任等負面事件,究其根本是因為缺乏有效監管,行業準入門檻低,無實體店以及營業執照等信用支持,商家違約成本很低。中消協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消費者認為“假冒商品屢禁不止”是電商領域最突出的問題。只有加強監管,合理提升市場準入門檻,才能凈化市場環境,淘汰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或欺詐消費者的商家,為真正有實力、能誠信經營的代購或微商提供公平的市場環境,從而讓消費者放心購物。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也進一步加大了買賣雙方在技術和信息上的不對稱。電子商務經營者利用市場支配地位,購買“水軍”刷好評、擅自刪除評價、暗中搭售、利用大數據“殺熟”……嚴重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針對這些問題,電商法堪稱一劑“對癥良藥”。現在,電商法對電子商務經營者做出了相關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服務的具體信息、消費評價、押金退還方式等。對消費者來說,這些規定都是重大“利好”。

            當然,電商法要求電商經營者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等相關規定,也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商品的價格,但當前一些電商平臺的價格優勢往往是以質量低、服務差為代價的。未來,隨著經營主體的優勝劣汰,最終生存下來的一定是那些經營正規、服務規范的商戶,電商商品質量將更有保障,充分競爭也會促進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消費者不必過于擔心價格問題。

            電商法的出臺是對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規則的重塑,不僅對商家的行為做出規范,還明確了電商平臺應有的責任和義務,給消費者網購“撐起了腰”。相信隨著電商法的深入實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將得到更有效的保護,網購會更加放心舒心。


            責編:孫熙越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