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版號審批加速 行業洗牌尚未結束
游戲版號重開、首兩批版號審批發放節奏及總量略超預期,似乎讓游戲行業走出了悲觀。
2018年最后一個工作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上掛出了2018年12月份國產網絡游戲審批信息的表格,意味著版號正式重開。1月9日,2019年首批網絡游戲版號名單出爐,共84款游戲,這距離版號重開僅僅過去6個工作日。
版號審批已經恢復,游戲行業的春天還有多遠?業內人士表示,游戲行業仍將面對總量控制、未成年人保護、內容審核趨嚴等嚴格的監管環境。此外,游戲行業還面臨著融資難、造血難,行業的洗牌遠遠沒有結束。
版號審批常規化
2018年12月29日發放80個游戲版號, 2019年1月9日第二批核發國產網絡游戲版號84個,共計164個。其中移動游戲149款,客戶端游戲7款,網頁游戲7款,PS4游戲機1款。這兩批版號中,有不少A股游戲上市公司。
首批獲批版號的公司包括巨人網路、愷英網絡、三七互娛、東方明珠、中青寶等。第二批包括掌趣科技、三七互娛、中文在線、文投控股等公司的游戲獲批。此外,一些較為知名的游戲廠商同樣獲得游戲版號,如蝸牛游戲、四三九九、邊鋒網絡、波克城市等。
“從兩批名單公布的時間間隔上看,日后版號的審批將回歸正常,常規化公布。”一位傳媒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根據現在透露的,2019年游戲版號總量會控制在3000家左右。按照首兩批公布的家數計算,2019年將公布30-40批,間隔時間也就是六七個工作日。
梳理這兩批獲核發版號的游戲名單,上述傳媒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過審游戲版號主要是按照排隊提交的順序。從游戲題材來看,題材較為豐富,傳奇題材游戲、麻將題材PC游戲、休閑獨立游戲等題材均出現在版號發放名單,且大部分為手機游戲。
申萬宏源的研報稱,第二批游戲版號發放距離首批僅隔6個工作日,進度再超預期,利好板塊情緒,存量版號審核加速顯示管理層對版號問題重視和對市場訴求的積極響應。但存量版號的加速審核不意味監管的放松,對于游戲產業,特別是游戲內容合規性的強監管,將是未來的常態,該趨勢下合規運營的規模化廠商優勢將逐漸顯現。
困難與應對
版號審批已經恢復,但游戲行業仍將面臨總量控制、未成年人保護、內容審核趨嚴等嚴格的監管環境。此外,游戲行業還面臨著融資難、造血難,行業的洗牌卻遠沒有結束。
游戲市場競爭的殘酷可以通過數據窺探一二。由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和伽馬數據發布的《2018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給出了具體數據:2018年游戲整體收入和游戲用戶數同比增速均創新低,分別為5.3%和7.3%。
記者了解到,申請版號流程就很復雜繁瑣,游戲開發公司需要拿到通信管理局的ICP證書,將材料郵寄給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接著,游戲開發商需要找省文化和旅游廳,拿下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也就是網文證,獲得運營許可,并且可以在文化和旅游部備案。之后,公司需要聯系有互聯網游戲出版資質的出版社,簽訂游戲出版合同,出版方會做初審,最后通過他們給中宣部復批,審核通過后可以拿到版號,相當于進入市場的通行證。一般來說,版號審批之前整個流程會持續三個月以上,有時能長達一年。
所以即使版號放開了,也不是萬事大吉。一位游戲行業人士表示,游戲行業的增長動力已經從前期的擴張用戶數量,向存量用戶爭奪和提高用戶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上的切換,這也是游戲行業未來的核心增量點。雖然海外市場依舊潛力十足,但開發起來不容易。隨著版號的放開,有足夠儲備項目且制作能力突出的游戲公司將獲得市場認可。
大大小小的游戲公司出路在哪兒?在業內看來,外出海、內整合的格局在2019年延續。
去年大環境變化,帶來一波國產游戲出海潮。但不少游戲公司人士認為這并非易事,還需要磨合、探索。有經驗的人士告訴記者,游戲廠商出海,一定要在進入目標市場之前,充分進行數據調研,對目標市場進行深度剖析,尊重當地習俗,適應本土文化,找到當地市場的游戲偏好,而更為重要的是游戲產品質量及類型。
此外,H5游戲也是一條新出路。就在上周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除透露平臺已有10款安卓內購月流水超千萬的小游戲、11款廣告月流水過千萬的小游戲之外,還公布了一系列針對中小團隊的扶持政策。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