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當日歷又打開新的一本,你是否在心中又立下了幾個小目標?"2019 年我的新年 flag" 在朋友圈走紅," 學習一個安身立命的技能 "、" 找個好工作 "," 不焦慮,不在睡前思考人生 " ……立此存照的新年計劃,是人們對自己理想生活的期待。
然而現實生活畢竟不是全新的,總有小煩惱。生存壓力、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讓人時常感嘆生活不易。
但戳開了這些暖暖暖暖暖暖的推送,你可能會發現很多煩惱都是庸人自擾。
6 天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說:"2019,國家將持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 "。
5 天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說:"2019,2 月上旬是我國傳統的春節假期,單位發獎金、買年貨等等,都需要錢。降準!讓企業、個人還是金融機構的資金需求,都能比較好地得到滿足。讓人們安心過個好年。"
4 天前,工信部部長苗圩說:"2019,5G 手機有望下半年上市,你想不到的便利、智慧生活即將來臨。"
3 天前,財政部部長劉昆說:"2019,減稅!增支!政府過緊日子,百姓過好日子。"
昨天,商務部部長鐘山說:"2019,讓消費繼續升級。優化便利店布局、改造菜市場,讓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新建一批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
暖暖暖暖暖,而今天,人社部部長張紀南又帶來一波暖意濃濃的就業政策,快來看看,那些積極進取的新年小目標,是否有望畫上完成的小紅勾。
有一種暖是陽光普照
我國目前約有 9.1 億勞動年齡人口,2019 年,我國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超過 1500 萬人。高校畢業生數量達 834 萬人。
劃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 "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 "。意味著在經濟社會政策安排時,以就業為重。
穩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四大實招:
① 一降低 一提高 為企業減負擔 增活力
研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實施方案。加大失業保險費返還的力度和幅度,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 50%。
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將個人申請額度從 10 萬元提高到 15 萬元,小微企業申請額度從 200 萬元提高到 300 萬元。
② 重點群體 精準施策
高校畢業生:
2019 年 1 月 1 日起,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啟動實施,就業見習補貼范圍擴展至 16-24 歲的失業青年。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計劃,基層成長計劃,青年就業起航計劃等專項計劃,共同發力,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農民工:
對貧困勞動力、農民工等返鄉下鄉創業人員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并且正常運營 6 個月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
加強實名制管理和服務,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
開展春風行動,農民工專場招聘會。
③ 增培訓 助勞動者一技在手
支持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2019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困難企業可組織開展職工在崗培訓,所需經費按規定從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
開展失業人員培訓。支持各類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普通高等學校等院校、機構承擔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對培訓合格的失業人員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放寬技術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將技術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由企業在職職工參加失業保險 3 年以上放寬至參保 1 年以上。
④ 兜牢底線 " 零就業家庭 " 動態清零
及時兌現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
有一種暖是貼近心房
劃重點:開年,全國近 2/3 省份已出臺措施,穩就業。
北京市:
提高用人單位崗位補貼標準。鼓勵用人單位招用北京市城鄉就業困難人員、退役士兵、企業分流職工等。
上海市:
從 2019 年起為快遞員、送餐員等靈活就業群體 " 定制 " 專享基本保障,提高抵御和防范疾病、意外風險的能力,最高保障待遇超過 9 萬元。
廣東省:
將用人單位的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繳費費率從 8% 降到 6.5%,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延繳人員、失業人員的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繳費費率從 10% 降到 8.5%,實施至 2020 年底。
江蘇省:
全面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動態監測,切實推動建立并不斷完善就業與招生。
湖北省:
加大 " 穩崗補貼 " 支持力度。對不裁員或納入化解過剩產能清單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 70%。
山東省:
從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對連續 3 個月以上無力支付職工最低工資或無法正常生產經營 3 個月以上、僅為職工發放生活費的企業,經批準后暫緩繳納社會保險費,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一大波的暖心政策還在路上……
還有一種暖是內心堅定
2018 年城鎮新增就業達到 1361 萬人,同比增加 10 萬人,已連續六年超過 1300 萬人。
2018 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 3.8%,降至近年來的低位。
崗位供給總體大于求職人數。2018 年求人倍率始終保持在 1 以上,意味著 1 個求職者對應著超過 1 個的就業崗位。
當對就業市場的種種風吹草動而擾動不安時,不妨看看當下奮斗在崗位上的身邊人,他們在田間辛勤耕耘,在工地揮汗如雨,在流水線上埋頭奮戰,在實驗室里潛心鉆研,在大街小巷騎著電瓶車穿行……從早忙到晚,為了對得起自己對未來的期許和對家人的責任。再看看自己年初立的小目標,遇到困難時,向政策求解,再堅定前行。
責編:彭寧鈴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