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屆名譽主席馮驥才(左)領取榮譽證書(央廣網記者胡瑩瑩攝)
央廣網北京1月14日消息(記者胡瑩瑩)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13日在京揭曉。活動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經過多輪投票、評議,最終確定了包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屆名譽主席馮驥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武漢雜技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夏菊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昆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蔡正仁等在內的10位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本次活動上,2018“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同步揭曉,藏醫藥浴法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發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確定等被評為2018“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
光明日報總編輯張政在致辭中指出,與傳承千百年的非遺項目相比,剛剛走過兩年的“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還很年輕,但它卻得到了文化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逐漸有了非遺新品牌的氣象。因為這些厚愛和支持,那些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的傳承人站在了高光之下,那些非遺界標志事件和重大新聞走進了公眾視野。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說,被推選出的100人、30人、10人是可以計數的,但被輻射和影響的人卻是無數的;一個活動的容量是有限的,但其中釋放的精神價值卻是無限的。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陳通指出,非遺保護是一項社會文化事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廣大媒體和社會機構主動承擔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任務,不斷創新傳播方式,推動非遺保護意識不斷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
現場昆曲表演
整場活動散發著濃濃的非遺韻味,赫哲族魚皮畫、南通藍印花布、泥塑等非遺技藝的展品分布在會場,讓人仿佛置身于非遺的世界。部分非遺傳承人和藝術家進行了昆曲、雜技、戲法等非遺技藝的表演展示,讓人領略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