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重慶市奉節縣移民局原副局長冉紹之

            2019-01-04 11:29:57     來源:人民日報

            冉紹之(左)在做移民動員工作。  新華社記者 陳 敏攝

            “移民安穩了。”從三沱村回來,冉紹之一直念叨著。三沱村位于重慶市奉節縣安坪鄉,有1100名后靠移民,那里是冉紹之掛念的地方。

            安坪鄉是首批三峽移民遷建試點鄉,地處三峽庫區腹地,地少,山陡,石多。村民們對政策了解不透,對祖祖輩輩生活的故土不舍。動遷劃線,有人砍繩子;改田改土,剛打好的炮眼被埋上……移民工作怎么開展,相關改革如何推進?為找到改革突破口,時任安坪鄉鄉長的冉紹之不顧嚴重的關節炎和哮喘,5次帶隊勘察,步行300多公里,10天走爛一雙鞋,最終決定在全鄉最窮、移民任務最重的大保三社進行改革試點。

            為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冉紹之一頭扎進村里:大大小小的社員大會他組織了20多次;村民丈量土地,他親自拉繩子;群眾不了解補償標準,他反復解釋說明……功夫不負有心人,冉紹之換來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隨著改土的第一聲炮響,搬遷工作拉開序幕,一年后,43戶村民全部搬進了通水通電通路的新居。

            大保三社改革試點的成功,為全鄉移民工作攻堅克難奠定了基礎,近4000人的移民大鄉順利搬遷。而冉紹之也沒有閑下來,他和同事們反復研究論證,最終確定“江邊一條路、路邊一排房、房前工商業、房后種果糧”的移民安置模式,為全縣農村移民樹立了樣板,并在庫區推廣。

            10多年過去了,無論是在崗還是退休后,冉紹之每年都要到安坪走走,對安坪的變化如數家珍:1997年臍橙開始掛果實現豐收;村民找到了產業門路,精神面貌變好了……如今的三沱村,昔日的荒山種滿了臍橙,年收入達10多萬元的村民越來越多。“多虧冉書記當年做了長期產業規劃,如今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5000元。”三沱村村支書余勝說。

            移民們感激冉紹之,親切地稱他“冉書記”。這份信任,也是冉紹之肩上沉甸甸的責任。2016年,安坪鄉場鎮因地質安全隱患,需要搬遷重建。雖然已經退休,冉紹之特意到新場鎮選址,仔細查勘用地面積和地質情況。有的場鎮居民不愿意搬遷,冉紹之出面幫鄉里一起做工作。

            談到移民工作,冉紹之說得最多的是:“迎難而上,換條板凳坐坐,多替群眾想想,工作做得再細點,政策講得再透點,鄉親們會理解的。”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04日 06 版)

            責編:彭寧鈴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