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美國欲牽著盟國鼻子走 這個國家卻不買賬同其翻臉

            2019-01-03 15:27:32     來源:央視網

            1988年,年輕時期的特朗普上過一次《奧普拉脫口秀》(The Operah Winfrey Show)。在節目中,特朗普斜靠在座位上,手勢夸張,口若懸河,就跟三十年后的每一次演講一樣,痛斥盟友揩盡美國的油水:“我覺得美國人也受夠了眼睜睜看著美國被榨干。如果我當選(美國總統),從那些25年來占盡美國便宜的人身上,美國會把很多很多錢掙回來,相信我,這一切會改變。……我會想辦法讓盟友支付公平份額的錢。”

            三十年之后,高喊“美國優先”口號的特朗普還真的成功當選了美國第45任總統,而且剛一上臺就對盟友開刀,將他惦記了三十年的事兒迅速搬上臺面,要求日本、韓國和北約盟國增加駐扎美軍軍費的分攤比例。

            這位“耿直boy”的舉動讓同盟國倍感懵圈和焦慮,盟友們一方面覺得安全上確實離不開美國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面對美國的“獅子大開口”也確實心不甘、情不愿,畢竟在社會福利不斷高漲和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

            這場博弈過程中,美國下了先手,占了先機,盟國似乎只能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菲律賓。一直因內政外交忙得焦頭爛額的特朗普還沒來得及對菲律賓動手,菲律賓竟先跟美國翻臉了。

            2018年12月28日,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公開表示,他已經指示國防部律師審查1951年菲律賓和美國之間簽訂的《共同防御條約》,如果確認該條約與菲律賓的現代利益不再相關,就有可能廢除該條約。

            洛倫扎納表示,盡管菲律賓從《菲美共同防御條約》中“獲得了一些好處”,但是該條約畢竟簽署于約70年前的冷戰時期,所以菲律賓需要“在當前地區局勢變化的背景下重新審查該條約……它必須服務于我們的國家利益,而不是別國的利益。”這話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似乎頗得特朗普思想精髓啊。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曾揚言“把美軍全部趕出菲律賓”,也是夠不給老大哥面子了。

            面對菲律賓威脅要“分手”的先手棋,這回輪到美國開始懵圈,以至于美駐菲使館趕忙回應,稱美國對與菲律賓的盟友關系保持信心:“我們對這個同盟的承諾是絕對的,是牢不可破的。”

            美國如此急于表態,說明美國人真的不想走,也再次證明菲律賓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盟友,因為它的戰略地位太重要,是連接日本、澳大利亞和南海、印度洋的樞紐,一旦美菲同盟瓦解,美國的印太戰略將遭“腰斬”,可能出現致命漏洞。

            因此,美國一定會想方設法維持美菲同盟關系。而菲律賓也不會輕易與美國分手,畢竟這是該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唯一防御條約,是菲律賓國家安全的基石。

            別忘了,菲防長洛倫扎納在表示有廢除菲美共同防御條約可能性的時候,原話是這樣說的:“(律師審查旨在決定)是否該維護、加強或廢除該條約”,這里面也有“維護”和“加強”的可能性。

            因此,我們可能很難得出美菲真要分手的結論,這事兒反而更像戀愛中的一方試圖通過“說分手”來試探對方心意。相對于其他盟國,曾經做過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可能更“懂”美國,此番舉動既掌握了外交主動權,又逼著美國自己重申對菲的安全承諾而無需額外付出代價,可謂一舉兩得。

            在兩國關系因為菲律賓強力禁毒導致的人權問題而齟齬不斷時,菲律賓一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退為進,反客為主,贏得先手,讓熱衷于威脅退群、退約、撤軍的美國也嘗到了被威脅的滋味。

            孟子曰:“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菲律賓作為小國,在大國之間周旋,需要大智慧。而美國作為大國,無論是推行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還是特朗普時期的“印太戰略”,都不可能在地緣政治上離開同盟國的支持,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小國的“搖擺”。面對菲律賓的“分手”試探,美國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意”,不僅包括精神上的,還包括物質上的。(作者:梁亞濱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責編:張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